每年夏令营结束后,都会有同学困惑:“为什么面试感觉良好最终却落选?”其实保研的过程中很多人错失机会的关键反而是各种细节。据高校导师透露,每年近三成学生都是因为表现细节被淘汰。下面就来具体说说哪几类学生容易被淘汰,以及怎么避坑配资炒股股市,保研er一定要重点关注~
小组讨论时全程沉默,不知道该说什么,被点名才回应;老师主动引导话题,回应却是简单的 “嗯”“对”“我也是这么想的”;自由提问环节更是全程不参与互动。
这类同学基本在面试中就被划入“不考虑”名单。某985高校导师表示:“他的沉默只会让我认为他就是来我这里走过场,连表达意愿都没有,很难相信能选择我做导师” ,很多同学觉得“言多必失”或者害怕自己发言出错,能少说就少说,却忽略了夏令营看重的主动思考和沟通意愿。
如果实在不懂可以这样说:“这个问题我了解不够,但我认为可以从XX角度探索,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展开剩余77%“我独立完成XX核心项目”、“发表论文被多次引用”……都是夸大其词的重灾区,这种在面试中爱说大话、空话,总想着出风头,把自己的经历说得天花乱坠,但当老师深入追问具体细节时,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的同学,也是直接被pass的存在。
这类学生总试图通过夸大其词来凸显自己的优秀,却不知这种言过其实的表现很容易引起导师反感。有位资深导师就曾提到:“有些学生把自己吹得能力超强,可问到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专业理论的实际应用时,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漏洞百出。” 连基本知识储备和表达都做不到实事求是,只会让老师认为实际动手能力更差。
连“本专业核心期刊有哪些”都答不上来、对基础概念模糊、不了解导师近期论文——这类同学大概率也会在初筛就被淘汰。
导师往往会通过一些基础的提问看学生的专业积累和科研敏感度。某211 教授说:“问基础题不是刁难,是筛做过功课的学生。”
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提前做准备,包括提前整理整理10个核心理论的定义、用法和局限、精读目标导师近3年3-5篇论文,提炼研究思路和观点、提前想2-3个深度问题,如“您 XX 论文中 XX观点,未来会往XX方向研究吗?”,如果被问报考动机时,说 “受您XX论文中XX观点启发,对 XX 问题感兴趣” 比 “我对这个方向感兴趣” 更有说服力。
某高校夏令营中,简历有错别字竟然高达30%,15% 答题纸公式书写不规范也有15%,甚至有人写错报考学院名称,这些基本上初筛就是炮灰陪跑。
简历把“GPA”写成“GAP”、答题公式符号错误、参考文献格式混乱、写错报考院校名字——这些失误可不是什么小失误,这在老师看来就是“科研态度”有问题。对申请材料不上心的人,认真对待实验数据的概率大概率也不高。
不等老师说完就反驳、讨论时言语带刺、称研究方向 “很简单”——这类同学哪怕成绩再好,也会被导师“集体拉黑”。学术研究需要的是开放包容的人,保研面试不仅看学术能力,更看为人处事的情商:没人愿和傲慢的人共事。
如果确实有不同的思路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可以表达质疑和分歧的点,可以这么说:“您的观点给了我新启发,不过我有个不成熟的思路/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您看可行吗?”,这样的回应远比直接质疑要好得多。
谦逊有礼比锋芒毕露更让人尊重。
面试过程中避免这五类情况,用扎实的专业积累、真诚的沟通态度和严谨的做事风格迎接挑战,你离心仪的offer会越来越近!
每一个夏令营都是成长机会,即使暂时失利,积累的经验也是未来的底气。调整心态,认真复盘,属于你的星光一定在前方等你!
祝所有保研er都能成功上岸自己理想的院校~配资炒股股市
发布于:北京市粤有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