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透析患者生命线股票配资社区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血液净化中心科普
丁先生(化名)是一位70多岁的尿毒症患者,于2023年5月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至今透析两年余。不料,他于今年6月初开始出现内瘘流量的下降,透析无法顺利进行。
充足的内瘘血流量是保证透析充分性的前提条件,患者内瘘功能不良时,往往需要行动静脉内瘘重建手术或中心静脉置管术。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而置管则存在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等风险。
责任护士反馈,血液净化中心李秀荣主任了解情况后,认为拯救丁老先生的生命线刻不容缓。安排入院后,李秀荣立即组织科室血管通路团队对丁老先生的病情及血管条件进行了全面评估。血管B超显示,其上肢内瘘的血管呈现多处狭窄,最窄处仅有0.18cm。
展开剩余81%经过讨论和分析,团队决定采用创伤小、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较少的球囊扩张术对现有内瘘血管病变进行修复。
经过医疗团队的努力,患者内瘘狭窄得到改善,术后血管超声实时监测显示,丁老先生的内瘘血流量显著提升,内瘘震颤增强。肱动脉血流量从术前的260ml/min增加至术后的1220ml/min。手术次日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流量由原来的150ml/min增加至260ml/min,手术非常顺利。
“真是太感谢李主任了,是你们又给了我血管第二次生命!现在透析质量提高了,身体明显舒服多了!”丁老先生激动的向医护人员表达着感激之情。
科普时间
01
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技术,用于治疗静脉或动脉狭窄性病变,是治疗动静脉内瘘通路病变的有效方法。手术医生在DSA或超声引导下,将可扩张球囊导管送入狭窄或闭塞的血管病变部位,加压扩张球囊,撑开血管狭窄段,恢复血流畅通。
02
这种技术的优势是什么?
传统治疗方式,如手术修复或重新造瘘,往往需要开刀、恢复期长,损失宝贵的血管资源。而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仅通过穿刺的微创方法完成。无切口,术后即可透析。这种微创术式对患者来说创伤更小、可重复,是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一线治疗方式。
03
哪些患者适用于这种技术?
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适应症为患者血管的局部狭窄率超过附近正常血管管径的50%,并伴以下情况:
内瘘自然血流量下降(AVF<500ml/min, AVG<600ml/min);不能满足透析处方所需血流量;透析静脉压升高;穿刺困难;透析充分性下降;内瘘物理检查异常等。
04
哪些患者不能适用这种技术?
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相对禁忌症有:
1. 心力衰竭、低血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2. 合并感染或内瘘局部皮肤溃烂;
3. 严重凝血功能异常或有明显出血倾向;
4. 内瘘外科手术后30天内;
5. 存在需要治疗的中心静脉病变;严重钙化病变;
6. 患者不能配合;
7. 合并其他严重临床疾病不适宜行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本文审核专家
学科带头人
李秀荣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家介绍: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十四五"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肾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委员。从事血液净化专业近20年,针对慢性肾脏病的诊疗、终末期肾脏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熟练完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动静脉内瘘取栓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等。
专业特长:
尿毒症、血液透析、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的诊断与治疗,动静脉内瘘的建立、中心静脉置管等。
门诊时间:
丁家庄院区:每周三
稿件来源丨血液净化中心 李秀荣 李婷 梁月红
责任编辑丨史月
内容校对丨王凝嫣
审核发布丨蔡晓洁
栏目分类丨妇幼健康科普股票配资社区
发布于:江苏省粤有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